10万列 中欧班列再迎突破性进展

发布日期:2024-11-18 09:49:49来源:欧洲时报网作者:
相比于海运和空运,中欧班列以其运距短、速度快、安全性高等特征,及绿色环保、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的优势,成为亚欧国际物流中陆路运输的骨干方式。

突破10万列!11月15日10时20分,随着一声汽笛响起,X8083次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从重庆团结村站开出,标志着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发送货物超1100万标箱、货值超4200亿美元。

中欧班列越跑越快、越跑越好

人民网报道,从2013年诞生,到2016年统一品牌,再到如今累计开行10万列,中欧班列便利快捷、安全稳定、绿色经济的优势不断巩固,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这趟班列满载着电子信息产品、汽车整车及零配件、机械工业配件、家用电器、日用百货等多种货物。”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市场营销中心副经理张小龙表示,列车从团结村中心站出发后,将经阿拉山口出境开往德国杜伊斯堡,全程运输时间约14—15天。

“以前我们空运一个集装箱的成本是2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现在有了中欧班列降至4万元左右。”重庆诗科供应链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张淑政说,目前公司产品90%通过中欧班列发运,今年以来已发运货值约4000万美元。

十余年间,重庆市中欧班列货运总量增长超46倍,货源品类也由单一笔电产品拓展至如今的上万种,历年累计运输货值近6000亿元。

列车开行前,记者见到几名工作人员正手拿照灯和锤子沿轨进行检查作业。“我负责对到达、始发货物列车进行技术检查和故障处理,保障货物列车的安全运行。”重庆西车辆段兴隆场上行运用车间货车检车员伍洪章说。

“每当看着中欧班列缓缓驶出编组场,作为一名货车检车员,我都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

伍洪章告诉记者,作为首趟中欧间国际班列作业组组长,这些年来自己能亲身感受到重庆中欧班列越跑越快、越来越好。

一是开行数量越来越多。最初中欧班列平均两三天才开行一列,每月平均开行1300余辆。现在平均每天要开行2-4列,每月平均开行3400余辆。

二是作业方式的变化。“最初我们都是靠人工进行技术检查作业,现在我们会依靠5T综合预警(线上)进行全面查询。”伍洪章表示,对3个月内的中欧班列车辆会进行一次初选,初选合格以后,再进行人工整备作业,作业方式优化后,一次性选车装车合格率达94%。

三是作业标准的变化。例如轮对尺寸轮缘厚度由以前的23mm提升到了现在的25mm,闸瓦厚度由以前的20mm提升到23mm,也就是说更大范围地提高了列车的安全系数。

“随着班列运行越来越优、辐射线路拓展越来越密集,重庆中欧班列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经贸往来的重要桥梁,经贸联动愈加频繁密。”张小龙说,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货物,通过重庆中欧班列走向世界,让“中国制造”享誉全球。

中欧班列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亚欧贸易运输格局

中国央视新闻报道,分析指出,中欧班列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亚欧贸易运输格局。相比于海运和空运,中欧班列以其运距短、速度快、安全性高等特征,及绿色环保、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的优势,成为亚欧国际物流中陆路运输的骨干方式。来自国铁集团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国内,铁路部门已铺划时速120公里图定中欧班列运行线93条,联通125个城市;在国外,可通达25个欧洲国家的227个城市以及11个亚洲国家的100余个城市。

2014年11月18日,首趟“义新欧”班列(义乌—马德里)开通,一路向西,横跨亚洲东部至欧洲西部,全程13052公里。半年后的2015年5月18日,“义新欧”班列(马德里—义乌)“红酒专列”自马德里首发东进,由此拉开两地常态化双向开行的历史进程。目前,中欧班列已实现每周“去7回6”,双向开行基本均衡。

中欧班列搭建了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十万趟的“钢铁驼队”拓宽并夯实了新时代的“新丝绸之路”,将原先单一的“商贸路”变成产业和人口集聚的“经济带”,为数万家中外企业带来商机,为沿线数亿民众送上实惠。以班列西行途经的新疆阿拉山口口岸为例,这个曾经只有15平方公里的“风口之城”,如今聚集了商业金融、仓储交运、文化娱乐、餐饮住宿、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一座以发展进出口贸易、加工业和中转货物为主的现代化口岸新城拔地而起。同样,在德国杜伊斯堡港,中欧班列吸引了上百家物流企业落户,创造出2万多个就业机会;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的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与中欧班列形成联动,带动当地小麦、食用油、牛羊肉、蜂蜜等农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越跑越远的中欧班列不仅“越跑越快”,也“越跑越好”。数据显示,中欧班列开行万列所需时间已由开行之初的90个月缩短为现在的6个月;中欧班列在2022年1月底累计开行突破5万列,不到三年时间,这一数量已翻番达到“10万+”。从载运货物来看,中欧班列货物品类已增至53大类5万余种,中国的空调压缩机、升降机、水泵、叉车、光伏设备、电动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在逐年提升。譬如,通过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口的班列货品中,汽车、机械、手机、电脑等高附加值商品占比达到四成以上。返程回国的货物品类也从早期的木材、汽车零配件等,逐步扩展到机电产品、医疗器械、机械设备、食品红酒等。

中欧班列助新能源汽车加速“驶向”海外

中新社报道,湖北武汉,是中国老牌汽车工业重镇,也是最早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之一。在这里,记者看到越来越多国产新能源汽车正“搭上”中欧班列走出国门。

“以前我们的汽车出口以燃油车为主,但在今年,新能源汽车有了较为明显的量的提升。”中铁集装箱武汉分公司国际联运部主任业务员陈旭说。

据介绍,今年前10个月,中欧班列(武汉)使用通用集装箱装运汽车累计发运718箱,其中装运新能源汽车133箱,新能源车出口总值超过5700万元,主要汽车品牌包括东风、比亚迪、奇瑞、吉利等。

中欧班列的稳定运行让车企看到机遇。武汉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是中欧班列(武汉)平台运营公司,汉欧国际总经理助理袁琼提到,汽车作为高附加值产品,对运输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较高要求。汽车搭乘中欧班列“出海”,较之空运价格更低,较之海运时效性更强,因而受到不少客户青睐。

更多车企乐意借助中欧班列走向国际市场,随着汽车不断“出海”,湖北汽车产业也迎来新增长点。据统计,2023年湖北省汽车出口值超过200亿元,连续三年实现增长。其中,电动载人汽车是出口主力产品,全年出口9.4万辆,占湖北省汽车出口总量的65.3%。

今年1至10月,中欧班列(武汉)累计发送342列,同比增长48.05%。“其中湖北省本地货源占比70%以上。”中铁集装箱武汉中心站市场营销部经理梅青平提到,中欧班列让更多湖北本地新能源汽车及汽配产品“走出去”,直达欧洲及中亚等地区。

为了帮助新能源汽车更快到达海外市场,中欧班列(武汉)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运输模式和服务模式。

去年4月,中欧班列(武汉)推出全国首趟以“快速通关”模式出口的汽车专列。今年4月,首趟JSQ商品车专列(俗称“笼车”)搭载“湖北造”SUV汽车从武汉吴家山站开往俄罗斯莫斯科。专列车厢专为车辆运输设计,分为上下两层,每节车厢可装载7辆车,与传统铁路集装箱相比运量更大、装卸效率更高。

陈旭还提到,公路、水路加中欧班列(武汉)的联运方式吸引了周边地区新能源车出口货源,尤其是“全程时刻表+铁水联运”的分拨模式,帮助新能源车加速驶向海外市场。

今年9月,中欧班列(武汉—汉堡—瑞典)新线路首发,就是“全程时刻表+”分拨模式的一次探索,全程运行时效约23天,相较传统运输方式,货物运输时效可节省一半。

眼下,中欧班列正不断拓宽“中国造”“湖北造”汽车的“出海”通道。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武汉)共拥有56条稳定的跨境运输线路,辐射欧亚大陆40个国家、118个城市和地区。袁琼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新能源整车专列常态化发运,为车企提供安全高效的国际物流服务,助力其开拓海外市场。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