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民营经济 引导与激励并重

发布日期:2023-12-13 13:48:48来源:中国贸易报作者:张伟伦
中国人民银行等8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从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强化政策激励和融资配套等方面,为切实加强和改进民营经济金融服务出台若干工作举措。

中国人民银行等8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从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强化政策激励和融资配套等方面,为切实加强和改进民营经济金融服务出台若干工作举措。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通知》有利于加强政银企担保多方联动合作,帮助民营经济克服困难,是近年来特殊形势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效政策举措的延续。特别是针对民企参与跨境贸易愈发增多趋势,《通知》也提及要优化融资配套政策,增强民营经济金融承载力,持续创新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拓展覆盖范围等。这些都有利于提振民营经济预期信心,激发创造发展活力。

结构上更倾向重点领域

“长期以来,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痛点在于企业信用资质较弱、缺乏抵押物、在债券市场上认可度偏低等。针对于此,《通知》在多渠道支持民营经济融资的政策制定方面,从总量上提出了提升占比和规模的量化目标,也对这些痛点做出了更细致的安排。”中银国际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肖成哲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部分民企单体信用资质较弱的问题,通过大力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将个体民营企业嵌入整体产业链供应链,为上下游企业增强信用和融通资金。

记者注意到,《通知》特别提出要深入实施“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支持重点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内的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而在其目标和重点中也特别强调了在结构上加大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绿色低碳、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等重点领域以及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此外,针对民企天然存在的生命周期短、业务风险偏大等特征,《通知》指明了发展高收益债券市场的方向,以期通过法制化和市场化定价,解决债券市场上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例如,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建设高收益债券专属平台,设计符合高收益特征的交易机制与系统,加强专业投资者培育,提高市场流动性。

肖成哲认为,一方面,应从正向引导的角度加大对金融机构政策激励和扶持力度,另一方面,也应从激励相容的角度,重视“投后管理”,通过完善融资配套措施,切实增强民营经济活力,提升民营经济的金融承载能力,促进金融和实体之间良性的正向循环。

对于外经贸行业关注的打通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渠道,《通知》明确,一方面要支持“引进来”,完善跨境投资和资本项目便利化政策,扩大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跨境融资和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相关试点;另一方面要助力“走出去”,支持民营企业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资金池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首贷户拓展行动,为优质民营企业提供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服务。

兼顾贸易便利与合规经营

随着跨境担保新规的执行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民营企业参与跨境经营的机会愈发增多。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以人民币计价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2%,比进出口总额增速快6.2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3.1%,比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成为稳外贸的突出亮点,民营企业对外贸贡献进一步凸显。

《通知》围绕“加大外汇便利化政策和服务供给,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指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首办户”拓展行动;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更多优质民营企业提供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服务,提升资金跨境结算效率,为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提供优质的贸易便利化服务;优化外汇账户和资本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完善资本项目收入支付结汇便利化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

对此,有银行从业人士向记者透露,与传统资本项目业务审批相比,通过数字化赋能资本项目服务将能进一步简化结汇流程,为企业节约成本。与此相呼应的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科技司此前也发文提出,要提升跨境结算及投融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便利市场采购等贸易新业态业务办理,推动企业跨境结算及投融资更加高效便利。

贸易便利化下,与之相配套的监管政策亦不可或缺。《通知》明确,要推动水电、工商、税务、政府补贴等涉企信用信息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开放查询,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增强服务民营企业的可持续性,依法合规审慎经营;健全信用风险管控机制,加强享受优惠政策低成本资金使用管理,严格监控资金流向。华泰证券在近日的研报中提到,针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还须进一步完善信用激励约束、风险分担和补偿等融资配套机制,切实抓好促发展和防风险的平衡。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