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双循环为投资中国创造更多机遇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相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虽然面临世纪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叠加挑战,但开放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互利共赢也是人心所向。近年来,全球市场出现收缩迹象,世界经济陷入持续低迷,国际经济大循环动能走弱。在此背景下,双循环发展一方面符合中国的发展实际,另一方面也能通过中国自身发展助力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更多中国机遇。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近日在二十大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任何国家都无法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也早已同世界经济、国际体系深度融合,我国同全球很多国家的产业关联和相互依赖程度都比较高,内外需市场本身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开放与改革在中国往往相伴而生。构建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也需要在开放中推进改革,通过改革来进一步扩大开放。例如,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在此形势下,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加快修订,公平竞争制度机制日趋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劳动力和人才流动渠道进一步畅通;首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公布……“硬设施”项项落地,“软环境”步步提升,持续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保驾护航。
“党的二十大报告回顾了十年来我国实行开放战略的态度、举措和成效,向世人展示了一幅贸易大国崛起的恢宏画卷。”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董彪认为,报告中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战略部署,为我国建设贸易强国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这也是新形势下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
事实上,为更好吸引境外投资者,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也呈现加速开放态势。2014年和2016年,“沪港通”和“深港通”相继开通,2019年“沪伦通”正式启动,2021年“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启动,境内外投资者的跨境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投资方式更加便捷。2020年,QFII/RQFII全面取消额度限制,外资投资中国股票、债券市场的空间和便利性进一步提升。
“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是敞开的,接下来会比前十年有更大的开放,会是一个升级版”。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表示,我国正通过不断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落实竞争中性原则等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与世界先进规则、规制等接轨,开放的双循环能为在中国的境外投资者创造更多机遇,也能通过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收获更多互利共赢。
有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中国双循环发展格局构建的关键是中国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经济总量迈上10万亿元的台阶,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也突破100万亿元,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年间经济规模扩大约10倍。此外,2011—2019年,我国的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3%,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2020年最终消费率仍然达到了54.3%。
国统局公布的统计显示,当前我国消费升级仍具有很大潜力,预计到2025年,最终消费率将达到60%左右。数据表明,“十四五”时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稳定在60%以上,其中,服务消费将成为居民消费的主要增量来源,预计未来十年年均增长9%。
对此,有专家认为,中国消费市场仍然有着较大的升级潜力和成长空间,结构性、内生性机会仍然显著。开放的双循环将有效扩大和更好满足国内需求,也能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中国机遇。